01{ 导 语 }
工业互联网成为助推制造业产业链高效协同,走向“数字经济创新集群”的核心手段。
20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3.57万亿元,同比增长11.56%,占GDP比重为3.67%。2021年中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相关企业注册量为67.78万家,同比增长188.1%。
各地纷纷在这一方向上开启加速度,尤其以长三角三省一市最为显著。上海的特色产业园区、浙江的“块状经济”、江苏的“链长制”都是政府推动产业发展高端集群的新路径、新规划。
今年5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建设指导意见(2022-2025年)》出台,推动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
近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征集智能工厂、智能制造场景建设需求的通知,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全面推进上海市智能工厂建设,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构筑产业新动能、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澎湃新闻 “园区恳谈会” 第四期,聚焦工业互联网企业和相关专家,讨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参与本次讨论的有为制造业企业提供数字化升级服务的平台企业:锱云(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CEO张澄宇、上海朋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崔鹏,上海5G创新中心负责人陈芸浠、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商业智能系副教授胥正川。
02{ 观点实录 }
以下为上海朋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崔鹏先生的观点实录
澎湃新闻:目前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情况如何?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崔鹏:我们主要面向能源电力及国内重型装备领域。客户包括国家电网、上海电气、振华重工、东方电气、中国商飞等重工企业。这个行业解决的主要痛点是核心关键设备的数字化运维以及智能化转型问题,就是帮助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安全监控、设备的健康趋势分析以及预测潜在风险。
以前,数字化转型升级主要强调工厂车间里面机床、机器人等设备的低频数据联网,但是,这些数据怎么应用、如何实现价值创造及业务收益,一直困扰着很多工业互联网企业。我们从能源电力行业入手,利用国产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高频数据采集与边缘计算硬件,助力能源电力实现国产替代与数字化转型。
澎湃新闻: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成本问题,企业是否有顾虑?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还需要政府提供哪些支持?
崔鹏:关于数字化转型的成本,企业顾虑肯定是很明显的,尤其是对于新兴技术的引入,他们往往持观望态度,所以特别需要政府从政策激励、创新政策、企业领导自上而下去推动,这个从过去到现在依然是很明显的。
澎湃新闻:工厂的数据开放意愿如何?作为平台企业,搜集素材过程遇到哪些困难?
崔鹏:目前行业的数据基础是比较差的。为什么?因为行业目前普遍存在两种极端情况,一是企业数据很多,但不知道如何利用这些数据;二是设备没有数据,犹豫要不要采集这些数据,投入产出比往往摆在首要考虑因素。
过去几年,大家都围绕设备上云开展工作,只要数据上云了,就可以像消费互联网一样进行App创新了。但是,每个行业的情况还是千差万别。以电力行业为例,该领域采集的很多数据都是混合高频数据,诸如振动、噪声、局放、电流、图像等,每秒钟采集的数据有时会达到1GS/s, 像这种场景就需要更强的边缘计算能力实现数据的特征提取、模型的实时监控及分析预测,如果所有数据都传输到云平台或服务器运算,这是不现实的。
因此,我们呼吁企业可以从业务本身及企业痛点出发,这样,数据采集才会成为可能,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如何把控数据质量、如何沉淀工业知识等。
自上而下来推动数字化转型升级这件事情我是比较认同的。我认为过去的中国制造也好,工业互联网也好,很多IT概念层出不穷,但是,对于工业企业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实现业务的数字化和价值创造,目前市面上很多平台型公司真正产生的业务价值是很少的。
另一方面,真正需要工业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往往是企业的一线人员。这些人往往是一线的老师傅、老专家。怎样把真正的业务专家和信息化或者是智能化专家打通,通盘合作,这是决定未来成败的重要因素。
其他受邀嘉宾就以上话题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趋势、行业发展困局、5G技术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价值同时展开了精彩讨论。